Research on evolution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karst rock mountain of southwest China :A case of Guizhou Province
-
摘要: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状况及其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地区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贵州为例,采用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下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利用贵州1978-2013年各类型土地利用面积数据计算并分析了贵州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贵州多年平均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为2 690.560万hm2;经历了1978-1986年的低值期(年均2 440.734万hm2)、1987-1989年的提高过渡期,到1990-2013年达到较高水平(多年平均值2 899.654万hm2);但贵州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多年平均值为0.796 hm2);各类土地提供的承载力中,耕地的生态承载力最大,占65.9%,其次是林地占25.4%,建筑用地占7.2%,牧草地占1.4%,水域约占0.13%;1978-1985年,贵州生态有盈余,但逐年减少,从1986年开始出现亏损,并呈逐年增大趋势;贵州生态承载力的演变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生产能力和人口数量的驱动.
-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0
- PDF下载数: 25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