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辽宁台吉幅(K51E014003) 1∶50 000地质图根据《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 和行业的其他统一标准及要求,充分利用1∶200 000区域地质、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资料,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和数据库建设。通过遥感解译、野外数字填图等手段采集数据,完成辽宁台吉幅1∶50 000地质填图385.2 km2,系统编制了辽宁台吉幅1∶50 000地质图、矿产图、建造构造图,并依据《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 2006—06)建立了数据库。图件详细填绘了各地层单位的物质组成和构造组合特点,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格架,分析了各地层层序特征并划分了沉积建造类型。本地质图数据库为MapGIS格式,包括18个沉积(火山)地层单位,数据量为267 MB,其中地质体面实体数据125个、路线长度649 km、地质点1100个、地质(界)线数据332条、293个产状数据、摄像(照片)数据403个,薄片66件,锆石U–Pb测年数据6件、光释光测年数据4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70件。该图幅建立了辽西中生代陆相地层格架,确定了各期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火山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时代,恢复了古火山机构。反映了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性成果,对中生代陆相地层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本数据库建立过程始终坚持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对该区矿产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施工等提供基础地质支撑。对区内地层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查明了各地层单位的物质组成、地层层序、沉积环境、形成时代,系统地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格架,详细划分为13个组,18个地层填图单位,1个侵入岩填图单位。通过分析岩石组合、地层层序特征,识别出碳酸盐岩建造、陆相火山沉积建造、复陆屑建造等3种沉积建造类型,进一步划分为10种沉积相。
-
-
图 1 辽宁台吉幅1∶50 000地质图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图(a,据Gregory A Davis et al.,2001修改)和地质简图(b,据1∶250 000锦州市幅修改)
表 1 辽宁台吉幅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集)元数据简介
条目 描述 数据库(集)名称 辽宁省台吉幅(K51E014003) 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 数据库(集)作者 李 斌,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陈井胜,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刘 淼,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杨 帆,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吴 振,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数据时间范围 2016—2018年 地理区域 经纬度:东经120°30′~120°45′,北纬41°40′~41°50′ 数据格式 MapGIS, JPG, PDF, CorelDraw, Illustrator 数据量 267 MB 数据服务系统网址 http://dcc.ngac.org.cn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大兴安岭成矿带突泉—翁牛特地区地质矿产调查”(DD20160048);子项目“辽宁1∶50 000台吉、他拉皋、七道岭、十二台营子幅区域地质调查”(DD20160048–05) 语种 中文 数据库(集)组成 1∶50 000地质图库和图饰。地质图库分为地理和地质图层。地理图层包括地名、道路、水系;地质图库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第四系、脉岩、构造、地质界线、产状、岩性花纹、各类代号等。图饰包括:接图表、柱状图、图例、图切剖面、典型照片、沉积相图、构造纲要图、火山机构立体解剖图、接图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徽、图名、比例尺、坐标参数、责任签、引用格式等 表 2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属性表
数据类型 名称 标准编码 数据项属性 基本
要素类地质体面
实体_GeoPolygon 地质体面实体标识号,地质体面实体类型代码,地质体面实体名称,地质体面实体时代,地质体面实体下限年龄值,地质体面实体上限年龄值,子类型标识 地质(界)线 _GeoLine 要素标识号,地质界线代码,地质界线类型,界线左侧地质体代号,界线右侧地质体代号,界面走向,界面倾向,界面倾角,子类型标识 产状 _Attitude 要素标识号,产状类型名称代码,产状类型名称,走向,倾向,倾角,子类型标识 样品 _Sample 要素标识号,样品编号,样品类型代码,样品类型名称,样品岩石名称,子类型标识 照片 _Photograph 要素标识号,照片编号,照片题目,照片说明,子类型标识 素描 _Sketch 要素标识号,素描编号,素描题目,素描说明,子类型标识 化石 _Fossil 要素标识号,化石样品编号,化石所属生物门类,化石属或种名,化石产出层位,含化石地层单位代号,化石时代,子类型标识 同位素
测年_Isotope 要素标识号,样品编号,样品名称,年龄测定方法,测定年龄,被测定出地质体单位及代号,测定分析单位,测定分析日期,子类型标识 火山口 _Crater 要素标识号,火山口类型,火山口名称,火山口大小,火山口产出的地质体单位及代号,火山口岩石类型,火山口形成时代,子类型标识 泉 _Spring 要素标识号,泉类型代码,泉类型名称,泉水流量,泉水温度,泉的地质体单位及代号,子类型标识 河、湖、海、水库岸线 _Ling _Geography 要素标识号,图元类型,图元名称,子类型标识 综合
要素类火山岩
相带_Vloca_Facies 要素标识号,火山岩岩相类型及代码,产出的地层单位及代号,火山岩相岩石类型,岩石结构,岩石构造,流面产状,流线产状,形成时代,含矿性,子类型标识 标准图框(内图框) _Map_Frame 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左经度,下纬度,图形单位 对象类 沉积(火山)岩
岩石地层
单位_Strata 要素分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单位符号,地层单位时代,岩石组合名称,岩石组合主体颜色,岩层主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带或生物组合,地层厚度,含矿性,子类型标识 侵入岩
岩石年代
单位_Intru_Litho_Chrono 要素分类,岩体填图单位名称,岩体填图单位符号,岩石名称(岩性),岩石颜色,岩石结构,岩石构造,岩相,主要矿物及含量,次要矿物及含量,与围岩接触关系,围岩时代,与围岩接触面走向,与围岩接触面倾向,与围岩接触面倾角,流面产状,流线产状,形成时代,含矿性,子类型标识 断层 _Fault 要素分类代码,断层类型,断层名称,断层编号,断层性质,断层上盘地质体代号,断层下盘地质体代号,断层破碎带宽度,断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面倾角,估计断距,断层形成时代,活动期次,子类型标识 脉岩(面) _Dyke_Object 脉岩分类代码,脉岩名称,脉岩符号,岩性,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及含量,次要矿物及含量,与围岩接触面走向,与围岩接触面倾向,与围岩接触面倾角,形成时代,含矿性,子类型标识 面状水域 _Water_Region 要素分类代码,图元类型,图元名称,图元特征,子类型标识 图幅基本
信息_Sheet_Mapinfo 地形图编号,图名,比例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左经度,右经度,上纬度,下纬度,成图方法,调查单位,图幅验收单位,评分等级,完成时间,出版时间,资料来源,数据采集日期 表 3 岩石地层填图单位划分表
年代地层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地层代号 岩性描述 界 系 统 组 代号 新生界 第四系 全新统 上统 冲积 Qh3al 泥砂、砾石 下统 洪冲积 Qh1pal 黄白—灰白色砂砾石及亚砂土 更新统 上统 马兰组 Qp3m 黄褐色含砾亚黏土夹砾石透镜体,具柱状节理 中生界 白垩系 下统 沙海组 K1 下部为复成分砾岩夹砂岩、粉砂岩,中上部以页岩及粉砂岩为主 义县组 K1y 底部为少量英安岩、球泡英安岩,顶部为大面积的安山岩和少量玄武安山岩 侏罗系 上统 土城子组 J3t3 灰绿色薄板状、薄层–中厚层状细粒石英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具有大型斜交层理,间夹灰紫色、灰白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和灰白色、浅灰绿色中厚层状晶屑沉凝灰岩 J3t2 灰紫色中厚层–厚层状复成分中细砾砾岩,间夹灰绿色、灰黄色薄层状细粒岩屑长石砂岩 J3t1 灰紫色薄层–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粒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钙质胶结粉砂岩 中统 髫髻山组 J2t3 灰褐色杏仁状安山岩,黄褐色巨厚层状安山质火山集块岩 J2t2 灰褐色中厚层状复成分沉火山角砾岩,黄褐色中厚层状砂质砾岩,浅紫灰色含砾沉凝灰岩,浅灰色中厚层状流纹质凝灰岩,产大量的硅化木化石 J2t1 黄褐色多斑安山岩,灰紫色安山质集块角砾熔岩 海房沟组 J2h 复成分砾岩夹少量砂岩(透镜体) 下统 北票组 J1b 为一套含煤岩系,下部为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煤层(线),上部为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夹细砾岩 兴隆沟组 J1x 安山质角砾熔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玄武岩为主的中基性熔岩及熔岩碎屑岩组合 中元古界 蓟县系 雾迷山组 Jxw3 灰色含燧石条带(结核)粉晶灰岩、泥晶灰岩等 Jxw1 燧石条带纹层状细晶白云岩、含燧石条带粉细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 杨庄组 Jxy 灰色厚层状泥质条带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局部夹中粗粒岩屑砂岩等 高于庄组 Jxg4 灰色厚层状含叠层石白云岩、灰色中厚层粉晶白云质灰岩等 -
[1] Gao Shan, Rudnick Roberta, Yuan Hongling, Liu Xiaoming, Liu Yongsheng, Xu Wenliang, Ling Wenli, Ayers John, Wang Xuanche, Wang Qinghai. 2004. Recycling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J]. Nature, 432(7019): 892−897. doi: 10.1038/nature03162
[2] Gregory A. Davis, Zheng Yadong, Wang Cong, Brian J. Darby, Zhang Changhou, George Gehrels 2001.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yanshan fold and thrust belt, with emphasis on hebei and liaoning provinces, northern china[J].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Memoir, 194: 171−197. 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9398665_Mesozoic_tectonic_evolution_of_the_Yanshan_fold_and_thrust_belt_with_emphasis_on_Hebei_and_Liaoning_provinces_northern_China
[3] Xu Xing, Qin Zichuan. 2017. A new tiny dromaeosauri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Jehol Group of western Liaoning and niche differentiation among the Jehol dromaeosaurids[J]. Vertebrata PalAsiatica, 55(2): 129−144. http://www.en.cnki.com.cn/Article_en/CJFDTotal-GJZD201702004.htm
[4] 陈丕基. 2000. 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划分对比述评[J]. 地层学杂志, 24(2): 114−119. doi: 10.3969/j.issn.0253-4959.2000.02.006
[5] 陈树旺, 郑月娟, 张健, 张海华, 张德军, 苏飞, 黄欣, 公繁浩, 甄甄. 2020. 大兴安岭南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沉积环境演化[J]. 中国地质, 47(3): 821−838. doi: 10.12029/gc20200319
[6] 邓胜徽, 王思恩, 杨振宇, 卢远征, 李鑫, 胡清月, 安纯志, 席党鹏, 万晓樵. 2015.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晚侏罗世多重地层研究[J]. 地球学报, 36: 559−574. doi: 10.3975/cagsb.2015.05.06
[7] 高福亮, 江洋, 张国仁, 潘玉啟, 吴子杰, 王烜. 2017. 辽西燕辽生物群分布特征及新发现[J]. 地质论评, 63(3): 236−24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LP201703016.htm
[8] 高福亮, 王敏成, 张国仁, 潘玉啟. 2015. 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大西山侏罗纪燕辽生物群新发现[J]. 地质与资源, 24(1): 7−1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SD201501002.htm
[9] 黄迪颖. 2015. 燕辽生物群和燕山运动[J]. 古生物学报, 54(4): 501−54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SWX201504008.htm
[10] 黄迪颖. 2019. 中国侏罗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9(1): 227−25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DXK201901011.htm
[11] 姬书安. 2001. 热河生物群重大研究进展综述[J]. 中国地质, 28(4): 19−23.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01.04.004
[12] 林妙琴, 李建国, 彭俊刚. 2016. 辽西北票四合屯早白垩世土城子组三段孢粉组合及其意义[J]. 微体古生物学报, 33: 261−2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SGT201603004.htm
[13] 李伍平, 路凤香, 李献华, 周瑶琪, 孙善平, 李家振, 章大港. 2001. 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起源[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02): 123−13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SKW200102002.htm
[14] 刘平娟, 黄建东, 任东. 2010. 中侏罗世燕辽昆虫群结构与古生态分析[J]. 动物分类学报, 35(3): 568−58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WFL201003027.htm
[15] 刘少峰, 林承发, 刘晓波, 庄其天. 2018. 冀北张家口地区同构造沉积过程及其与褶皱–逆冲作用耦合[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8: 705−7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DXK201806006.htm
[16] 马奎, 肖南, 蒲钰龙, 钟佳倚. 2021. 华北北部中元古界洪水庄组物源和沉积环境分析[J]. 中国地质, 48(1): 309−32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IZI202101022.htm
[17] 孙立新, 赵凤清, 王惠初, 谷永昌, 冀世平. 2007. 燕山地区土城子划分、时代与盆地性质探讨[J]. 地质学报, 81: 445−453. doi: 10.3321/j.issn:0001-5717.2007.04.003
[18] 孙求实, 宗文明, 王斯佳, 孙守亮, 李永飞, 郜晓勇, 张涛. 2021. 辽西牛营子凹陷中元古界推覆体下发现早中侏罗世新地层[J/OL]. 中国地质, 1−13.
[19] 万晓樵, 高莲凤, 覃祚焕, 崔璨, 李玮, 席党鹏. 2016.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问题及对中国北方陆相界线的思考[J]. 地学前缘, 23: 312−32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XQY201606031.htm
[20] 王思恩, 高林志, 万晓樵, 宋彪. 2013. 辽西–冀北地区土城子组的地质时代、年龄及其国际地层对比[J]. 地质通报, 32: 1673−1690.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13.11.001
[21] 徐星, 周忠和, 王原, 王敏. 2019. 热河生物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9(10): 1491−151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DXK201910002.htm
[22] 许欢, 柳永清, 旷红伟, 彭楠. 2014. 华北北部土城子组时代及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探讨[J]. 地学前缘, 21(2): 203−21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XQY201402017.htm
[23] 赵越, 张拴宏, 徐刚, 杨振宇, 胡建民. 2004. 燕山板内变形带侏罗纪主要构造事件[J]. 地质通报, 23(9-10): 854−86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QYD2004Z2005.htm
[24] 赵越, 翟明国, 陈虹, 张拴宏. 2017. 华北克拉通及相邻造山带古生代–侏罗纪早期大地构造演化[J]. 中国地质, 44(1): 44−60. doi: 10.12029/gc20170104
[25] 张长厚, 吴淦国, 徐德斌, 王根厚, 孙卫华. 2004. 冀东地区燕山中段北西向构造带: 构造属性及其年代学[J]. 中国科学: D辑, 23(9-10): 600−61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DXK200407001.htm
[26] 张宏, 袁洪林, 胡兆初, 柳小明, 第五春荣. 2005. 冀北滦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层锆石U–Pb测年及启示[J]. 地球科学, 30(6): 707−720. doi: 10.3321/j.issn:1000-2383.2005.06.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