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

赵力行, 范文, 柴小庆, 李培, 南亚林.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J]. 地质与资源, 2020, 29(2): 187-195.
引用本文: 赵力行, 范文, 柴小庆, 李培, 南亚林.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J]. 地质与资源, 2020, 29(2): 187-195.
ZHAO Li-xing, FAN Wen, CHAI Xiao-qing, LI Pei, NAN Ya-lin.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GEOHAZARDS IN QINLING-DABA MOUNTAINS: A Case Study of Zhenba County, Shaanxi Province[J]. Geology and Resources, 2020, 29(2): 187-195.
Citation: ZHAO Li-xing, FAN Wen, CHAI Xiao-qing, LI Pei, NAN Ya-lin.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GEOHAZARDS IN QINLING-DABA MOUNTAINS: A Case Study of Zhenba County, Shaanxi Province[J]. Geology and Resources, 2020, 29(2): 187-195.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GIS的浅层碎石土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实时评价模型研究”(41702293);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项目“大巴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DDW2018-04);陕西省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分级实时预警系统研制”(2019ZDLSF07-0701);陕西省三秦学者项目资助(201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地形和影像的滑坡智能识别方法研究”(2019JQ-68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力行(1995-), 男, 硕士, 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信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大学雁塔校区, E-mail//zhaolixing1995@163.com
    通讯作者: 范文(1967-),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山区地质灾害、黄土微观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信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大学雁塔校区, E-mail//fanwen@chd.edu.cn
  • 中图分类号: P694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GEOHAZARDS IN QINLING-DABA MOUNTAINS: A Case Study of Zhenba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More Information
  • 以镇巴县幅为例,通过现场地质灾害调查、无人机航拍、室内遥感解译的方法,统计斜坡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貌、坡度、坡向、斜坡结构类型、水系与公路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1)斜坡灾害发育与地貌紧密相关,低山区与中山区斜坡地质灾害占灾害总数的96.97%.2)斜坡灾害主要分布在20~40°坡度区间内,灾害数目占总斜坡灾害数目的75.76%.3)41%的斜坡灾害分布在东、西两个方向斜坡上.4)顺向坡最易发育地质灾害,顺向坡地质灾害数量占总数的33%.5)河流对地质灾害有很强的控制作用,45.45%的地质灾害发生在距河流200 m范围内.6)研究区内斜坡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公路有很强的相关性,公路两侧50 m范围内发育斜坡灾害数量占总数的55.56%.结合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遥感影像特征,总结出一套适用于陕南秦巴山区的斜坡灾害识别方法,可为防灾减灾及灾害识别提供技术支持.

  • 加载中
  • 图 1  斜坡灾害与地貌关系图

    Figure 1. 

    图 2  斜坡灾害与坡度关系图

    Figure 2. 

    图 3  斜坡灾害与坡度的累计曲线图

    Figure 3. 

    图 4  斜坡灾害与坡向关系图

    Figure 4. 

    图 5  斜坡灾害与结构类型关系图

    Figure 5. 

    图 6  斜坡灾害与距水系距离关系图

    Figure 6. 

    图 7  斜坡灾害与距公路距离关系图

    Figure 7. 

    图 8  三维遥感影像图

    Figure 8. 

    图 9  典型老滑坡解译标志

    Figure 9. 

    图 10  滑坡地形地貌解译标志

    Figure 10. 

    图 11  新近发生滑坡遥感解译标志

    Figure 11. 

    表 1  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数量统计表

    Table 1.  Types and numbers of geohazards in the study area

    灾害类型 数量 占比/%
    滑坡 93 90.29
    崩塌 6 5.83
    泥石流 4 3.88
    总计 103 10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斜坡灾害分布与地貌关系

    Table 2.  Relation between slope hazard distribution and landform

    地貌类型 面积/km2 灾害个数 灾点个占比/% 灾害密度/(个)/km2
    河谷阶地 6.64 3 3.03 0.45
    低山区 87.79 56 56.57 0.64
    中山区 339.50 40 40.40 0.12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斜坡灾害分布与坡度关系

    Table 3.  Relation between slope hazard distribution and gradient

    斜坡类型 面积/km2 灾害个数 灾点占比/% 灾害密度/(个)/km2
    平坦坡 18.96 7 7.07 0.37
    缓坡 51.68 8 8.08 0.15
    斜坡 117.95 42 42.42 0.36
    陡坡 160.70 33 33.33 0.21
    急坡 74.84 8 8.08 0.11
    险坡 9.74 1 1.01 0.1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斜坡灾害分布与坡向关系

    Table 4.  Relation between slope hazard distribution and aspect

    坡向 倾向/( 面积/km2 灾害个数 灾点占比/% 灾害密度/(个/km2
    平地 3.08 0 0 0
    337.5-22.5 40.97 4 4.04 0.10
    东北 22.5-67.5 55.34 12 12.12 0.22
    67.5-112.5 69.65 25 25.25 0.36
    东南 112.5-157.5 48.52 11 11.11 0.23
    157.5-202.5 43.79 8 8.08 0.18
    西南 202.5-247.5 62.45 14 14.14 0.22
    西 247.5-292.5 63.75 16 16.16 0.25
    西北 292.5-337.5 46.33 9 9.09 0.19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斜坡灾害分布与斜坡结构类型关系

    Table 5.  Relation between slope hazard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types

    α 斜坡结构类型 灾害个数 灾点占比/%
    0~30 顺向坡 33 33.33
    30~60 顺斜向坡 19 19.19
    60~120 横向坡 19 19.19
    120~150 逆斜向坡 13 13.13
    150~180 逆向坡 15 15.15
    下载: 导出CSV

    表 6  斜坡灾害分布与距水系距离关系

    Table 6.  Relation between slope hazard distribution and distance from rivers

    距河流距离/m 面积/km2 灾害个数 灾点占比/% 灾害密度/(个/km)2
    < 200 94.85 45 45.45 0.47
    200-400 84.15 14 14.14 0.17
    400-600 73.11 5 5.05 0.07
    600-800 60.80 8 8.08 0.13
    800-1000 46.68 9 9.09 0.19
    >1000 71.36 18 18.18 0.25
    下载: 导出CSV

    表 7  斜坡灾害分布与距公路距离关系

    Table 7.  Relation between slope hazard distribution and distance from roads

    距公路距离/m 面积/km2 灾害个数 灾点占比/% 灾害密度/(个/km2)
    50 19.23 55 55.56 2.86
    50-100 16.83 19 19.19 1.13
    100-150 15.70 5 5.05 0.32
    > 150 379.19 20 20.20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8  遥感解译信息表

    Table 8.  Interpretation information by remote sensing

    解译滑坡
    编号
    滑坡类型 主滑方向/(°) 坡度/(°) 面积/m2 斜坡
    结构
    是否为
    灾点
    HPJ001 新滑坡 150 55 8037 斜向坡
    HPJ002 老滑坡 138 42 795 横向坡
    HPJ003 老滑坡 241 34 1276 逆向坡
    HPJ004 新滑坡 139 37 1533 顺向坡
    HPJ005 新滑坡 240 28 759 逆向坡
    HPJ001 新滑坡 75 47 2124 顺向坡
    HPJ007 新滑坡 114 30 2878 斜向坡
    HPJ008 新滑坡 263 39 1733 逆向坡
    HPJ009 老滑坡 307 27 24209 逆向坡
    HPJ010 老滑坡 252 30 7587 斜向坡
    HPJ011 新滑坡 95 24 2003 斜向坡
    HPJ012 新滑坡 314 29 1798 逆向坡
    HPJ013 老滑坡 82 39 7364 顺向坡
    HPJ014 新滑坡 180 30 14862 斜向坡
    HPJ015 新滑坡 162 27 32215 横向坡
    HPJ011 老滑坡 98 36 1373 顺向坡
    HPJ017 老滑坡 85 23 3172 斜向坡
    HPJ018 老滑坡 231 35 1262 斜向坡
    HPJ019 新滑坡 100 37 1982 逆向坡
    HPJ020 新滑坡 28 38 539 横向坡
    HPJ021 新滑坡 171 25 624 横向坡
    HPJ022 新滑坡 265 38 437 逆向坡
    HPJ023 新滑坡隐患 243 70 56507 逆向坡
    HPJ024 新滑坡 150 31 1160 横向坡
    HPJ025 新滑坡 92 55 578 顺向坡
    HPJ026 老滑坡 27 44 1574 顺向坡
    HPJ027 新滑坡 144 36 946 顺向坡
    HPJ028 老滑坡 269 22 4025 横向坡
    HPJ029 新滑坡 69 36 1030 顺向坡
    HPJ030 崩塌 89 52 3560 横向坡
    HPJ031 崩塌 276 55 7191 逆向坡
    HPJ032 新滑坡 157 16 3193 斜向坡
    HPJ033 新滑坡 355 35 318 斜向坡
    HPJ034 新滑坡 282 13 4730 顺向坡
    HPJ035 老滑坡 75 31 4167 顺向坡
    HPJ036 新滑坡 297 22 1782 斜向坡
    HPJ037 新滑坡 200 28 4524 横向坡
    HPJ038 新滑坡 231 27 4840 逆向坡
    HPJ039 新滑坡 157 44 4295 斜向坡
    HPJ040 新滑坡 234 47 1213 逆向坡
    HPJ041 老滑坡 62 28 812 顺向坡
    HPJ042 老滑坡 147 60 978 斜向坡
    HPJ043 新滑坡 0 29 5975 横向坡
    HPJ044 老滑坡 120 28 1938 顺向坡
    HPJ045 新滑坡 87 45 211 逆向坡
    HPJ046 老滑坡 229 35 5884 斜向坡
    HPJ047 新滑坡 146 14 2574 横向坡
    HPJ048 新滑坡 158 28 1376 横向坡
    HPJ049 新滑坡 68 29 9880 斜向坡
    HPJ050 新滑坡 223 24 30694 斜向坡
    下载: 导出CSV

    表 9  斜坡灾害识别方法

    Table 9.  Identification marks of slope hazards

    现场识别标志 后壁或中部有裂缝、陡坎,前缘鼓出
    植被较少,部分树木倾斜
    坡型一般呈凸型
    斜坡高陡,土质疏松
    坡脚有落石
    地质识别标志 发育地貌:低山区与中山区
    地形坡度#20-40。
    坡向:东、西向斜坡
    斜坡结构类型:顺向、顺斜向、横向坡
    遥感识别标志 老滑坡:色调较深; 坡体植被覆盖; 部分老滑坡前缘已有居民点与支挡结构;具顺坡向纹理
    新滑坡:色调较浅;纹理粗糙;分布于河流及道路两旁斜坡中;多时相影像,形状色彩变化
    下载: 导出CSV
  • [1]

    韩金良, 吴树仁, 李东林, 等.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因[J].地质科技情报, 2007, 26(1):101-10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zkjqb200701018

    [2]

    李培, 范文, 于国强, 等.秦岭矿产资源开采区斜坡灾害发育规律与识别研究——以山阳-商南钒矿开采区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 2018, 26(5):1162-1169.

    [3]

    房浩, 李媛, 杨旭东, 等. 2010-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8, 29(5):1-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dzzhyfzxb201805001

    [4]

    宁奎斌, 李永红, 何倩, 等. 2000~2016年陕西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8, 29(1):93-10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dzzhyfzxb201801015

    [5]

    颉海军.镇巴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析[C]//陕西环境地质研究——2014年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 陕西省地质学会, 陕西省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专业委员会,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2014: 6.

    [6]

    梁鑫, 范文, 苏艳军, 等.秦岭钒矿集中开采区隐蔽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研究[J].灾害学, 2019, 34(1):208-21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x201901038

    [7]

    苏艳军, 梁鑫.钒矿带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陕西山阳-商南钒矿带中村镇钒矿开采区为例[J].地质与资源, 2019, 28(3):280-288. http://manu25.magtech.com.cn/Jweb_dzyzy/CN/abstract/abstract8408.shtml

    [8]

    侯兴利, 陈建勋, 张恋.基于ArcGIS的滑坡空间分布的变维分形研究——以江西省宁都县为例[J].地质与资源, 2019, 28(3):293-29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jsdz201903012

    [9]

    褚宏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形变监测和早期识别方面的研究[D].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10]

    冯雨林, 杨佳佳, 蔡贺.基于3D影像模型的长白山天池地质灾害现状与潜在危害分析[J].地质与资源, 2016, 25(4):395-40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jsdz201604015

    [11]

    高永志, 初禹, 薛广垠, 等.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研究[J].地质与资源, 2017, 26(2):161-164, 18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jsdz201702010

    [12]

    刘战庆, 裴先治, 丁仨平, 等.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地质构造解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 33(1):54-6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agcxyxb201101007

    [13]

    李瑞保.南大巴山镇巴-城口段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D].西安: 长安大学, 2009.

    [14]

    裴先治, 李瑞保, 丁仨平, 等.陕南镇巴地区大巴山与米仓山构造交接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5):576-58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yytrqdz200905007

    [15]

    王飞.陕南镇巴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岩石地层划分与区域对比[D].西安: 长安大学, 2009.

    [16]

    王福恒.基于GIS的区域公路边坡灾害评价与预测研究[D].西安: 长安大学, 2011.

    [17]

    羊秀娟, 黎武, 杨晓.不同DEM分辨率下影响三台县水土流失的地形因子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17, 23(12):91-9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ahnxtb201712040

    [18]

    李凯.陕西山阳县中村钒矿区滑坡形成机理及早期识别研究[D].西安: 长安大学, 2017.

    [19]

    王佳运, 王根龙, 石小亚.陕西山阳特大型滑坡视向滑移-溃屈破坏力学分析[J].中国地质, 2018, 46(2):381-38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dizhi201902015

    [20]

    王慧.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与降雨诱发时空联合预报研究[D].重庆: 重庆大学, 2016.

    [21]

    邓辉.高精度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07.

    [22]

    王云南, 任光明, 王家柱, 等.滑坡遥感解译研究综述[J].西北水电, 2017(1):17-2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bsd201701005

  • 加载中

(11)

(9)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75
  • PDF下载数:  88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9-12-06
修回日期:  2020-01-08
刊出日期:  2020-04-28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