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变形产气机理探讨

侯泉林1,2, 雒 毅1,2, 韩雨贞1,2, 李小诗1,2. 煤的变形产气机理探讨[J]. 地质通报, 2014, 33(05): 715-722.
引用本文: 侯泉林1,2, 雒 毅1,2, 韩雨贞1,2, 李小诗1,2. 煤的变形产气机理探讨[J]. 地质通报, 2014, 33(05): 715-722.
HOU Quan-lin1,2, LUO Yi1,2, HAN Yu-zhen1,2, LI Xiao-shi1,2. Gas production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coal tectonic deformation[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4, 33(05): 715-722.
Citation: HOU Quan-lin1,2, LUO Yi1,2, HAN Yu-zhen1,2, LI Xiao-shi1,2. Gas production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coal tectonic deformation[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4, 33(05): 715-722.

煤的变形产气机理探讨

Gas production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coal tectonic deformation

  • 对煤在不同变形机制作用下的化学结构变化与产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调研分析,对比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煤的高温高压实验,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研究方向。①研究表明,不同的变形作用,如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对煤分子的结构演化趋势和影响机理明显不同;②在煤的高温高压实验方面,许多实验过程都发现了气体的产生,但因实验设计温度过高,超过实验煤的热解甚至裂解温度,因此造成对产气机理的多解性,即气体是煤热解甚至高温裂解产生的,还是由于煤发生变形作用产生的,或者两者均有贡献。利用次高温高压实验探讨变形作用能否促使气体的产生是可行的。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煤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时能够产生气体,这可能是超量煤层气的来源之一。同时,产出的超量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可能并非仅仅是传统观念的物理吸附,而可能是以低键能的化学键形式存在于煤体结构中。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53
  • PDF下载数:  51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14-05-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