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裂谷型侏罗系含油气远景的再认识(代序)

张抗. 中国北方裂谷型侏罗系含油气远景的再认识(代序)[J]. 地质通报, 2016, 35(2-3): 197-203.
引用本文: 张抗. 中国北方裂谷型侏罗系含油气远景的再认识(代序)[J]. 地质通报, 2016, 35(2-3): 197-203.
ZHANG Kang. Reconsideration of rift type Jurassic petroleum potential in northern China[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6, 35(2-3): 197-203.
Citation: ZHANG Kang. Reconsideration of rift type Jurassic petroleum potential in northern China[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6, 35(2-3): 197-203.

中国北方裂谷型侏罗系含油气远景的再认识(代序)

Reconsideration of rift type Jurassic petroleum potential in northern China

  • 中国北方裂谷型侏罗系在甘肃、内蒙古至东北区的广大地带皆未获油气突破,可视为该层系油气勘探的新区。改革开放前多轮勘探未获油气突破,与当时的技术水平低和认识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近年,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松辽盆地西南侧油气勘探的一系列新进展,坚定了在提高技术体系的同时重新评价其含油气性、进行新层系开拓的信心。作为侏罗纪古裂谷,该套地层纵横向发育有明显的共性,其煤系地层经历了复杂的后期改造,使其在残留地层的圈定、原型盆地的恢复、烃类演化运移及保存特点的认识上难度相当大。在此项工作中,应重视对煤系生烃和火山岩的研究,注意对区内不同目的层常规、非常规不同类型油气和沉积型铀矿的综合勘探。
  • 加载中
  • [1]

    邓胜徽, 姚益民, 叶得泉, 等. 中国北方侏罗系(1)地层总述[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1-248.

    [2]

    邱中建, 龚再升. 中国油气勘探·第二卷:西部油气区[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1999:277-479.

    [3]

    黄军平, 杨占龙, 马国福, 等. 中国小型断陷湖盆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 26(9):1762-1772.

    [4]

    高瑞祺, 赵政璋. 中国油气新区勘探·第四卷: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系油气分布[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1-247.

    [5]

    宋换新, 文志刚, 包建平. 祁连山木里地区煤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 26(9):1802-1813.

    [6]

    曹占元, 梁晓飞, 张晓宝, 等. 魚卡油砂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模式[J]. 特种油气藏, 2015, 22(4):46-50.

    [7]

    黄建红. 柴达木东坪地区第三系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J]. 特种油气藏, 2013, 20(6):25-29.

    [8]

    辽河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 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三)辽河油田[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 441-548.

    [9]

    洪雪, 周卓明, 刘福春. 松辽盆地彰武断陷九佛堂组碎屑岩储层特征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15, 37(4):445-451.

    [10]

    李永飞, 陈树旺. 辽西地区金岭寺-羊山盆地油气资源调查新发现[J]. 地质通报, 2014,33(9):1463-1464.

    [11]

    华北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 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五)华北油田[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8:489-569.

    [12]

    谯汉生, 方朝亮, 牛嘉玉, 等. 东北地区深层石油地质[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11-188.

    [13]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 中国各地质时代地层划分与对比[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391-434.

    [14]

    汪新文. 中国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7:1-165.

    [15]

    丁秋红, 陈树旺, 张立君, 等.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新区中生代地层研究新进展[J]. 地质通报, 2013, 32(4):1159-1176.

    [16]

    戴金星, 钟宁宁, 刘德汉, 等. 中国煤成大中型气田地质基础和主控因素[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1-236.

    [17]

    黄第藩, 秦匡宗, 王铁冠, 等. 煤成油形成和成烃机理[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33-230.

    [18]

    王庭斌. 中国含煤含气油盆地[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31-171.

    [19]

    曹倩, 徐旭辉, 曾广东, 等. 东海盆地西瑚凹陷天及原油地化特征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 2015, 37(5):627-632.

    [20]

    朱世发, 朱筱敏, 刘继山, 等. 富孔熔结凝灰岩成因及油气意义——以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风城组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2):162-171.

    [21]

    张斌. 松辽盆地南部张强凹陷义县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4):508-515.

    [22]

    达江, 胡咏, 赵孟军, 等.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气田油气源岩特征及成藏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31(2):187-192.

    [23]

    张抗. 中国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新领域[J]. 地质通报, 2011, 30(6):803-810.

    [24]

    张抗. 中国油气产区战略接替形势与展望[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39(5):513-523.

    [25]

    张抗. 在页岩气发展中重视综合勘探开发[J]. 当代石油石化, 2010,18(7):6-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44
  • PDF下载数:  36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5-07-09
修回日期:  2015-11-23
刊出日期:  2016-03-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