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例

马瑶, 李文厚, 刘哲, 黄海鱼, 杨博, 许星. 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例[J]. 地质通报, 2016, 35(2-3): 398-405.
引用本文: 马瑶, 李文厚, 刘哲, 黄海鱼, 杨博, 许星. 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例[J]. 地质通报, 2016, 35(2-3): 398-405.
MA Yao, LI Wenhou, LIU Zhe, HUANG Haiyu, YANG Bo, XU Xing.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in the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A case study of Chang 9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Zhijing-Ansai area of Ordos Basin[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6, 35(2-3): 398-405.
Citation: MA Yao, LI Wenhou, LIU Zhe, HUANG Haiyu, YANG Bo, XU Xing.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in the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A case study of Chang 9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Zhijing-Ansai area of Ordos Basin[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6, 35(2-3): 398-405.

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例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in the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A case study of Chang 9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Zhijing-Ansai area of Ordos Basin

  • 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技术、常规高压压汞技术、恒速压汞技术等,对选自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长9段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测试分析,获取储层孔隙、喉道的形态、类型、连通程度等信息,确定孔喉大小、分选情况和连通性的定量参数。研究表明,研究层位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溶孔、微孔。将孔隙组合特征分为4种类型,储层孔隙结构具多样性。样品孔喉结构整体上具有大孔隙、细喉道的特点,微细喉道的发育是造成物性渗透率超低的主要原因。储层孔隙结构的多样性及不均一性是导致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
  • 加载中
  • [1]

    王道富, 付金华, 雷启鸿, 等.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与展望[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3):126-130.

    [2]

    蒋凌志, 顾家裕, 郭彬程. 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J]. 沉积学报, 2004, 22(1):13-18.

    [3]

    罗蛰潭, 王允诚.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4]

    李道品, 罗迪强, 刘雨芬. 低渗透油田概念及我国储量分布状况[J]. 低渗透油气田, 1996, 1(1):1-7.

    [5]

    SY/T6285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 1997.

    [6]

    王允诚. 油气储层地质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8.

    [7]

    王瑞飞, 陈明强, 孙卫.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J]. 地球学报, 2008, 29(2):213-220.

    [8]

    高永利, 孙卫, 张昕.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地质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13-19.

    [9]

    王瑞飞, 陈明强, 孙卫.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 地质论评, 2008, 54(2):270-277.

    [10]

    杨县超, 张林, 李江, 等.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地质科技情报, 2009, 28(3):73-76.

    [11]

    冉新权, 吴胜和, 付晶, 等.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类研究[J]. 地学前缘(自然科学版), 2013, 20(2):77-85.

    [12]

    李文厚, 庞军刚, 曹红霞, 等.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3):501-506.

    [13]

    胡江柰, 张哨楠, 李德敏.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山西组成岩作用与储层的关系[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28(4):169-173

    [14]

    陈欢庆, 曹晨, 梁淑贤, 等. 储层孔隙结构研究进展[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2):227-237.

    [15]

    吴元燕, 吴胜和, 蔡正旗, 等. 油矿地质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

    [16]

    于俊波, 郭殿军, 王新强. 基于恒速压汞技术的低渗透储层物性特征[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6, 30(2):22-25.

    [17]

    朱永贤, 孙卫, 于锋. 应用常规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方法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以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头屯河组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4):553-55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11
  • PDF下载数:  20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4-12-09
修回日期:  2015-07-01
刊出日期:  2016-03-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