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布苏国家重点化石产地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

陈军, 尹勇前, 李涛, 金利勇. 吉林省大布苏国家重点化石产地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J]. 地质通报, 2016, 35(6): 872-878.
引用本文: 陈军, 尹勇前, 李涛, 金利勇. 吉林省大布苏国家重点化石产地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J]. 地质通报, 2016, 35(6): 872-878.
CHEN Jun, YIN Yongqian, LI Tao, JIN Liyong. The Mammuthus-Coelodonta Fauna from Dabusu National Key Fossil Locality, Jilin Prov-inc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6, 35(6): 872-878.
Citation: CHEN Jun, YIN Yongqian, LI Tao, JIN Liyong. The Mammuthus-Coelodonta Fauna from Dabusu National Key Fossil Locality, Jilin Prov-inc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6, 35(6): 872-878.

吉林省大布苏国家重点化石产地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

The Mammuthus-Coelodonta Fauna from Dabusu National Key Fossil Locality, Jilin Prov-ince

  • 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是晚更新世时期北半球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哺乳动物群,该动物群的化石在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其演化、发展乃至灭绝与古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综述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概况,从动物组合、古地理分布、古生态环境等方面介绍了该生物群之全貌。以吉林省大布苏国家重点化石产地为例,对该产地出土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标本进行了最新的统计(分属6目13科21属23种),对其化石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在东北地区深入开展该动物群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 加载中
  • [1]

    周本雄. 披毛犀和猛犸象的地理分布、古生态与有关的古气候问题[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8, 16(1):47-59.

    [2]

    姜鹏. 东北猛玛象-披毛犀动物群初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 105-115.

    [3]

    郑家坚,徐钦琦,金昌柱.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哺乳类动物群的划分及其地理分布[J]. 地层学报,1992,16(3):171-190.

    [4]

    张虎才. 我国东北地区晚更新世中晚期环境变化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绝灭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49-60.

    [5]

    同号文, 王晓敏, 陈曦. 吉林乾安大布苏晚更新世野牛化石[J]. 人类学报,2013, 32(4):485-502.

    [6]

    丁梦林,刘东生. 尹赞勋先生对第四纪研究的开拓性贡献——兼论顾乡屯动物群及其时代[J]. 第四纪研究,1994,2:143-153.

    [7]

    魏光飚, 胡松梅, 余克服,等. 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新材料及猛犸象的起源与演化模式探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6):715-723.

    [8]

    Deng T, Wang X, Fortelius M, et al. Tibet:Pliocene Woolly Rhino Suggests High-Plateau Origin of Ice Age Megaherbivores[J]. Sci-ence, 2011,6047:1285-1288.

    [9]

    姜鹏. 东北更新世动物群与生态环境的探讨[C]//中国东北平原第四纪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1990:99-108.

    [10]

    董为,徐钦琦,金昌柱, 等. 东北地区第四纪大型食草类动物群的演替及其与古气候的关系[J].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6, 34(1):58-59.

    [11]

    金昌柱,徐钦琦,郑家坚. 中国晚更新世猛犸象扩散事件的探讨[J].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8, 36(1):47-53.

    [12]

    汤卓炜, 董素贤, 刘翰, 等. 吉林乾安大布苏发现完整原始牛骨架化石[J]. 古脊椎动物学, 1999, 37(1):80.

    [13]

    汤卓炜, 刘赛红, 林泽蓉, 等. 吉林乾安大布苏晚更新世动物群[J].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3, 41(2):137-146.

    [14]

    袁俊霞. 我国东北及萨拉乌苏地区晚更新世披毛犀的演化及迁移[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学位论文, 2013.

    [15]

    Binladen J, Wiuf C, Gilbert M T P, et al. Assessing the fi,delity of ancient DNA sequences amplified from nuclear genes[J]. Genetics, 2006, 172(2):733-741.

    [16]

    金昌柱,徐钦琦,李春田. 吉林青山头遗址哺乳动物群及其地质时代[J]. 古脊椎动物学报,1984, 22(4):314-323.

    [17]

    黎兴国, 刘光联, 李凤朝,等. 中国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与顾乡屯组[C]//第一次全国14C学术会议论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121-127.

    [18]

    计宏祥.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地理分布与划分[J]. 地层学杂志, 1987, 11(2):91-102.

    [19]

    叶启晓. 顾乡屯组下界(限)及其测年[J]. 地层学杂志, 1990, 14(4):315-320.

    [20]

    吉林省地矿局编. 吉林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6.

    [21]

    干志耿, 魏正一. 加拿大考古见闻[J]. 北方文物, 1987, 4:1-9.

    [22]

    赖旭龙, 杨洪. 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J]. 第四纪研究, 2003, (5):457-470.

    [23]

    Harari V N(著), 林俊宏(译).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17
  • PDF下载数:  3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5-12-12
修回日期:  2016-04-01
刊出日期:  2016-06-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