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金瓜石金(铜)矿床是与台湾北部火山区新生代基隆火山群密切相关的一个高硫型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由于它发现早,现棋大,在矿床学上有典型意义而闻名于世。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处于巾国东南大陆沿海火山岩带的内侧,是与白垩纪火山──侵入作用密切有关的高硫型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床属大型,且于矿田深部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构成了一个矿床系列,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区找矿重大突破的标志。海峡两岸这二个矿床同处于西太平洋亚洲大陆中新生代火山带,其所处的大地构造部位虽有差异,但均与板块俯冲后扩张有关。两者均围绕一个火山中心,即若穹一次火山岩—爆发角砾岩构成矿床或矿体群,爆发角砾岩在成矿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矿床矿物均含有流砷铜矿和明矾石,指示成矿流体高硫地球化学环境。矿床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均具分带性,自上而下Au-AuCu-CuAu。对比两个矿床,笔者建议统一于一个成矿层地质模式,或许它可代表西太平洋中国东部陆线中新生代火山成矿作用的一般模式。从两个矿床规模来看,这种矿床类型应作为找寻火山岩区大型矿床主攻矿床类型。矿床具体的比较、模式的建立和矿床找矿过程的回顾期望对进一步找矿有所启示。
-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15
- PDF下载数: 347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