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平原罾口河牡蛎礁剖面中的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

方晶, 王宏, 胡克, 杨永强, 王福, 商志文, 刘飚, 赖萌. 天津平原罾口河牡蛎礁剖面中的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J]. 海洋地质前沿, 2012, 28(7): 44-51.
引用本文: 方晶, 王宏, 胡克, 杨永强, 王福, 商志文, 刘飚, 赖萌. 天津平原罾口河牡蛎礁剖面中的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J]. 海洋地质前沿, 2012, 28(7): 44-51.
FANG Jing, WANG Hong, HU Ke, YANG Yongqiang, WANG Fu, SHANG Zhiwen, LIU Biao, LAI Meng. DIATOM IN ZENGKOUHE BURIED OYSTER REEF, TIANJIN PLAIN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J].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2012, 28(7): 44-51.
Citation: FANG Jing, WANG Hong, HU Ke, YANG Yongqiang, WANG Fu, SHANG Zhiwen, LIU Biao, LAI Meng. DIATOM IN ZENGKOUHE BURIED OYSTER REEF, TIANJIN PLAIN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J].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2012, 28(7): 44-51.

天津平原罾口河牡蛎礁剖面中的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106)

    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91106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方晶(1963-),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海岸平原硅藻分析与全新世环境演变的研究工作.E-mail:mdfangjing@yahoo.com.cn
  • 中图分类号: Q911.6

DIATOM IN ZENGKOUHE BURIED OYSTER REEF, TIANJIN PLAIN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 对天津平原罾口河HD303牡蛎礁剖面礁体中各层牡蛎壳内泥质充填物及礁体上覆泥层做硅藻分析,显示剖面礁体部分自下至上为潮间带中下部(Ⅰ带)、潮间带下部至潮下带(Ⅱ带)以及受风暴潮或强波浪影响较强、环境频繁变化的潮间带中上部(Ⅲ带);礁体上覆泥层自下至上为澙湖潮间带上部(Ⅳ带)、平均大潮高潮线附近的潮上带(Ⅴ带)和潮上带(Ⅵ带)的环境变化过程。另外,硅藻分析还显示上覆泥层受河流影响较礁体有所减弱,上覆泥层下部(Ⅳ带和Ⅴ带)形成时海水盐度比礁体大,推测在礁体发育后期,礁体所处位置封闭成潟湖及其河流作用减弱导致盐度的增加等因素是牡蛎礁停止发育的主要原因;而礁体上部水平夹层发育的原因是礁体发育后期,水体变浅导致礁体上部经常出露水面,易受风暴潮或强波浪作用,造成牡蛎倒伏所致。罾口河牡蛎礁HD303剖面的海相层上限的高度约为礁顶上1.3 m(海拔1.15 m)处,代表了海退时的平均大潮高潮线的高度。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6
  • PDF下载数:  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2-03-06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