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滨珊瑚微结构的SEM分析及其对气候记录重建的意义

谢露华, 韦刚健. 南海北部滨珊瑚微结构的SEM分析及其对气候记录重建的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28(3): 1-8.
引用本文: 谢露华, 韦刚健. 南海北部滨珊瑚微结构的SEM分析及其对气候记录重建的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28(3): 1-8.
XIE Lu-hua, WEI Gang-jian. SEM STUDI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PORITES CORAL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MPLICATIONS FOR PALEOCLIMATE RECORD RECONSTRUCTION[J].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08, 28(3): 1-8.
Citation: XIE Lu-hua, WEI Gang-jian. SEM STUDI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PORITES CORAL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MPLICATIONS FOR PALEOCLIMATE RECORD RECONSTRUCTION[J].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08, 28(3): 1-8.

南海北部滨珊瑚微结构的SEM分析及其对气候记录重建的意义

  •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YW-3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307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谢露华(1983-),男,博士生,从事海洋地球化学研究,E-mail:lhxie@gig.ac.cn
  • 中图分类号: P532

SEM STUDI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PORITES CORAL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MPLICATIONS FOR PALEOCLIMATE RECORD RECONSTRUCTION

  • 造礁珊瑚是重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记录的理想载体,而珊瑚骨骼的微结构反映珊瑚的生长特征,了解珊瑚的微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珊瑚的古气候记录。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南海北部三亚和北海一些中全新世及现代滨珊瑚的微结构。在低放大倍数下(<1000倍)观察到珊瑚单体、隔壁、隔壁齿、孔洞、隔膜、共骨、横梁等结构。在高放大倍数下(≥ 1000倍)观察到具有鹅卵石状、蔟状、柱状及针状4种文石晶体的基本类型及文石晶体组成的钙化中心、隔膜等结构。根据这些基本微结构变化特征,可以清楚分辨出珊瑚死亡一恢复生长界线,并可观察到珊瑚的文石晶体是否受到后期蚀变的影响,例如充填、重结晶等。在所分析的三亚、北海滨珊瑚样品中,冬季最冷及夏季最热时期均没有发现死亡一恢复生长界线,指示持续生长的方式。经过测量,珊瑚隔膜横向延展形成的纹层生长时间约为一个月,这对于利用微区分析建立精细的超过月分辨率的气候记录具有重要意义。微结构显示北海地区的老珊瑚暗层具有较多的杂质充填,结合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的变化特征,可以发现这些暗层形成于夏季,受高温以及海水强烈扰动而导致生长速率减缓所致。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30
  • PDF下载数:  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08-01-04
修回日期:  2008-04-30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