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
科学出版社出版

白垩纪黑色页岩与海水含氧量变化——以西藏南部为例

万晓樵1刘文灿1李国彪1李艳2. 白垩纪黑色页岩与海水含氧量变化——以西藏南部为例[J]. 中国地质, 2003, 30(1): 36-47.
引用本文: 万晓樵1刘文灿1李国彪1李艳2. 白垩纪黑色页岩与海水含氧量变化——以西藏南部为例[J]. 中国地质, 2003, 30(1): 36-47.
WAN Xiao-qiao1, LIU Wen-can1, LI Guo-biao1,LI Yan2. Cretaceous black shale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Tibet[J]. Geology in China, 2003, 30(1): 36-47.
Citation: WAN Xiao-qiao1, LIU Wen-can1, LI Guo-biao1,LI Yan2. Cretaceous black shale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Tibet[J]. Geology in China, 2003, 30(1): 36-47.

白垩纪黑色页岩与海水含氧量变化——以西藏南部为例

Cretaceous black shale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Tibet

  • 提要:黑色页岩具有特殊的沉积学、古生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主要表现在生物组合和丰度的变化、有机碳含量的增高与碳稳定同位素的偏移等方面。具有丰富有机质来源的高生产力表层水是黑色页岩中富有机碳沉积物形成与埋藏的先期条件。白垩纪中期黑色页岩在全球广泛分布,是Cenomanian/Turonian期界线事件的最重要标志。在西藏南部的C/T界线处,浮游有孔虫种一级的绝灭速率达34%,底栖有孔虫的绝灭速率达50%;有机碳含量偏高;δ13C出现2.74‰的正向偏移;生物扰动几乎消失,微小钻孔黄铁矿化;有孔虫房室充填有黄铁矿微球丛;诸多其他地球化学指标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说明当时海洋不同深度水层处于不同强度的贫氧至缺氧状态,同时沉积的黑色页岩是缺氧环境中有机碳大量保存的结果。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白垩纪中期的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西藏特提斯海古海洋条件的变化明显受全球和区域性海平面上升的影响,由此形成的白垩纪中期黑色页岩具有全球一致的特征。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53
  • PDF下载数:  87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2003-02-24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