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基质的内涵辨析与调查思路

姚晓峰, 杨建锋, 左力艳, 张婷婷, 陈骥, 张翠光. 地表基质的内涵辨析与调查思路[J]. 地质通报, 2022, 41(12): 2097-2105. doi: 10.12097/j.issn.1671-2552.2022.12.002
引用本文: 姚晓峰, 杨建锋, 左力艳, 张婷婷, 陈骥, 张翠光. 地表基质的内涵辨析与调查思路[J]. 地质通报, 2022, 41(12): 2097-2105. doi: 10.12097/j.issn.1671-2552.2022.12.002
YAO Xiaofeng, YANG Jianfeng, ZUO Liyan, ZHANG Tingting, CHEN Ji, ZHANG Cuiguang. Discussion on connotation and survey strategy of the ground substrat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22, 41(12): 2097-2105. doi: 10.12097/j.issn.1671-2552.2022.12.002
Citation: YAO Xiaofeng, YANG Jianfeng, ZUO Liyan, ZHANG Tingting, CHEN Ji, ZHANG Cuiguang. Discussion on connotation and survey strategy of the ground substrat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22, 41(12): 2097-2105. doi: 10.12097/j.issn.1671-2552.2022.12.002

地表基质的内涵辨析与调查思路

  •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地质调查战略规划政策研究》(编号: DD2022182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姚晓峰(1986-), 男, 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从事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地质调查规划等研究。E-mail: yaoming212@qq.com
  • 中图分类号: P534.63;P62

Discussion on connotation and survey strategy of the ground substrate

  • 地表基质是近年来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当前关于地表基质概念的内涵、全国地表基质调查如何开展还存有一定争议。通过辨析概念原义认为,地表基质垂向下限应为潜水层底板,是地球关键带中地表以下物质和功能的载体。地表基质分类中的岩石、砾质、土质、泥质与地质学中的岩石、第四纪沉积物存在“同物异名”情况,2套分类系统具备相互转化的条件。地表基质调查应采用“综合研究为主、补充调查为辅”的总路线,可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普查等调查的成果获取物质属性数据,需针对潜水层以上的数据空白区和未测数据项补充数据采集工作,关键要加强地表基质对自然资源的孕育、支撑等功能属性的研究工作。全国地表基质调查应按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体系部署,建议按3个层次展开,一是优先围绕生态功能区,聚焦草地退化、森林衰减、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开展中比例尺(1:25万)调查,为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和修复治理提供依据;二是稳步推进全国Ⅱ级综合自然区划单元代表性区域的中比例尺调查,支撑“以点带面”,编制所在Ⅱ级单元的小比例尺图件(1:50万—1:100万);三是适时启动编制区域性、全国性地表基质小比例尺图件(1:100万—1:250万),服务于不同级别国土空间规划。

  • 加载中
  • 图 1  自然资源数据空间组织架构图

    Figure 1. 

    图 2  地表基质与相近概念空间关系示意图

    Figure 2. 

    表 1  第四纪沉积物与砾质、土质、泥质的一般性对应关系

    Table 1.  A coars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ternary sediments and gravel-, soil-and mud-ground substrate

    第四纪沉积物 砾质 土质 泥质 备注
    坡积物 以砂、粉砂、粘土为主
    冲洪积物 以砾石、砂、粘土为主,常有旋回
    风积物
    冰碛物 以砾为主
    重力堆积物 以砾为主
    化学沉积物
    洞穴沉积物 以砾石、粘土和化学沉积物为主
    湖积物
    海相沉积物 以泥为主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相关基础性调查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指标

    Table 2.  Main investigated subject and key factors of some basic survey related to ground substrate

    工作类别 调查对象 相关调查指标
    地表基质调查 潜水层底板以上的地球表层物质 1.物质组分:岩石、矿物等物质的成分、含量和分布等
    2.理化性质:颜色、结构、粒度、质地、厚度、密度等物理特征,化学组成、酸碱度等化学特征
    3.地表景观:地形地貌,孕育的森林、草地、湿地、水等类型和状态等
    区域地质调查 地下的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作用产物 1.基岩: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要素的类型、特征、性质、空间分布等
    2.第四纪沉积物:沉积物的厚度、类型、组成、性质、结构、粒度、空间分布等
    全国土地调查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住宅等类型土地 1.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地类的分布、面积、权属等
    2.与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相关的自然地理格局、作物熟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厚度、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生态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耕地利用现状等属性
    土壤普查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盐碱地等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1 m以浅) 1.性状: 颜色、质地、有机质、酸碱度、养分情况、容重、孔隙度、重金属等理化指标,植物根系、动物活动和微生物数量、类型、分布等生物学指标
    2.类型: 亚类、颗粒大小、矿物成分等
    3.立地条件: 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水文地质、气候等
    4.利用状况:基础设施条件、种植制度、耕作方式、植物生长及作物产量水平等基础信息,肥料、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土壤培肥改良、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做法
    土地质量地球
    化学调查
    第四纪覆盖层(2 m以浅) 养分元素(N、P、K、Ca、Fe等)、生命健康元素(Se、Sr、F、I等)、重金属污染元素(Hg、Cd、Pb、Cr、As)和有机污染物含量
    水文地质调查 地下水、含水层、包气带 1.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水温、水化学等特征
    2.含水层:岩性、岩相、厚度、产状、分布范围、埋藏深度等,富水性及入渗系数、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度、贮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3.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产状、分布等特征,入渗率、含水率、岩土化学特征等参数
    生态地质调查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地质条件 1.风化壳的分布、风化程度、厚度、垂直分带等
    2.成土母质的分布、厚度、结构、组分等
    3.土壤的类型、厚度、结构、粒度、容重、组分等
    4.包气带的渗透性能、水分盐分垂向分布及动态、蒸发影响带深度、毛细水上升高度等
    5.森林、草原、湿地等的分布和变化,植被类型及其分带、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其变化、根系分布、发育深度等
    6.积温、湿度、日照、风速、风向、降水等气象要素
    下载: 导出CSV
  • [1]

    自然资源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20-01-17)[2020-06-01]http://gi.mnr.gov.cn/202001/t20200117_2498071.html.

    [2]

    自然资源部.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表基质分类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2020-12-12)[2020-12-1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2/23/content_5572445.htm.

    [3]

    葛良胜, 杨贵才.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新领域: 地表基质调查[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 33(9): 4-11. https://xuewen.cnki.net/CCND-GTZY202212130011.html

    [4]

    殷志强, 秦小光, 张蜀冀, 等. 地表基质分类及调查初步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 47(6): 8-14.

    [5]

    杨静慧. 植物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4.

    [6]

    王京彬, 卫晓锋, 张会琼, 等. 基于地质建造的生态地质调查方法——以河北省承德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为例[J]. 中国地质, 2020, 47(6): 1611-162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IZI202006002.htm

    [7]

    杨建锋, 张翠光. 地球关键带: 地质环境研究的新框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4, 41(3): 98-10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WDG201403020.htm

    [8]

    Lin H. Earth's Critical Zone and hydropedology: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ces[J]. Hydrology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10, 14 (1): 25-45. doi: 10.5194/hess-14-25-2010

    [9]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supported scientists present new research results on Earth's critical zone[EB/OL](2018-12-13)[2020-06-01]https://www.innovations-report.com/earth-sciences/nsf-supported-scientists-present-new-research-results-on-earth-s-critical-zone/2018.

    [10]

    GB/T17412.1/2/3—1998. 岩石学分类和命名方案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S]. 北京: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998.

    [11]

    Wentworth C K. A scale of grade and class terms for clastic sediments[J]. Journal of Geology, 1922, 30(5): 377-392. doi: 10.1086/622910

    [12]

    张甘霖, 王秋兵, 张凤荣, 等.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J]. 土壤学报, 2013, 50(4): 826-83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RXB201304024.htm

    [13]

    张富元, 李安春, 林振宏, 等. 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J]. 海洋与湖沼, 2006, (6): 517-52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YFZ200606006.htm

    [14]

    田明中, 程捷.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9.

    [15]

    胡健民, 陈虹, 邱士东, 等.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1: 50000)思路, 原则与方法[J]. 地球科学, 2020, 45(12): 4291-431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KX202012002.htm

    [16]

    自然资源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8-01-11)[2020-06-01]http://www.gov.cn/xinwen/2018-01/12/content_5255923.htm.

    [17]

    自然资源部.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0-09-16)[2020-09-16]http://gi.mnr.gov.cn/202009/t20200916_2558088.html.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EB/OL](2020-01-29)[2020-06-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2/16/content_5673906.htm.

    [19]

    农业农村部.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EB/OL](2020-02-17)[2020-06-01]http://www.gov.cn/xinwen/2022-02/24/content_5675442.htm.

    [20]

    石建省, 马荣, 马震. 区域地球多圈层交互带调查探索研究[J]. 地球学报, 2019, 40(6): 767-78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XB201906001.htm

    [21]

    聂洪峰, 肖春蕾, 任伟祥, 等. 生态地质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地质调查, 2021, 8(6): 1-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DC202106001.htm

    [22]

    郝爱兵, 殷志强, 彭令, 等. 学理与法理和管理相结合的自然资源分类刍议[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 47(6): 1-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WDG202006002.htm

    [23]

    李响, 周效华, 相振群, 等. 地表基质调查的工作思路刍议: 以海南岛为例[J/OL]. 地质通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4648.P.20210827.1805.002.html. 2021.

    [24]

    陈发虎, 傅伯杰, 夏军, 等. 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展望[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9, 41(11): 1659-169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DXK201911001.htm

    [25]

    张新时. 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生态地理类型. [M]//姜恕主编. 植被生态学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26]

    张百平, 姚永慧. 山体效应研究[M].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5.

    [27]

    Zhang B, Yao Y. Implications of mass elevation effect for the altitudinal patterns of global ecology[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871-877.

    [28]

    Banwart S, Menon M, Bernasconi S M, et al. Soil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across an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Critical Zone Observatories: Introduction to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initial results[J]. 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 2012, 344: 758-772.

    [29]

    田明中, 张绪教, 曹伯勋, 等.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内容与图件表示原则及方法[J]. 第四纪研究, 1999, (3): 217-22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SJJ199903003.htm

    [30]

    闵隆瑞, 王永, 王成, 等. 一幅新的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图的编制——以宁夏与山东为例[J]. 中国地质, 2016, 43(3): 1026-103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IZI201603024.htm

    [31]

    蔡运龙. 当代自然地理学态势[J]. 地理研究, 2010, 29: 1-1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YJ201001001.htm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发展改革委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EB/OL](2020-06-03)[2020-06-03]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12/content_5518982.htm.

    [33]

    王浩, 胡鹏. 水循环视角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关键问题[J]. 水利学报, 2020, 51(9): 1009-1014.

    [34]

    刘江, 谢遵博, 王千慧, 等. 北方防沙带东部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优化[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1): 3412-342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TXZ202111002.htm

    [35]

    卢欣石, 何琪. 内蒙古草原带防沙治沙现状, 分区和对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0, 21(4): 58-6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NZ200004014.htm

    [36]

    付景保.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多主体协同治理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20, 39(10): 130-137.

    [37]

    刘宪春, 温美丽, 刘洪鹄.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12(2): 74-7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TBY200502022.htm

    [38]

    田清. 近60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长江、珠江水沙通量影响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6.

    [39]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图[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40]

    张海燕, 樊江文, 黄麟, 等.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理论研究与技术方案[J]. 资源科学, 2020, 42(10): 1870-1882.

    郝爱兵, 林良俊, 聂洪峰, 等. 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 50000)(试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9.

    王涛, 毛晓长, 邱士东, 等.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 50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9.

    于庆文.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2.

    董庆吉, 张翠光, 杨建锋, 等.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集.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22.

    奚小环, 任天祥, 陈国光, 等.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 250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5.

    郝爱兵, 张二勇, 韩双宝, 等. 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 50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9.

  • 加载中

(2)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83
  • PDF下载数:  3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22-06-01
修回日期:  2022-07-12
刊出日期:  2022-12-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