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火山岩区火山机构的识别——以浙江新昌东茗复活破火山为例

褚平利, 段政, 余明刚, 赵希林, 朱延辉, 曹明轩, 贺振宇. 陆相火山岩区火山机构的识别——以浙江新昌东茗复活破火山为例[J]. 地质通报, 2022, 41(2-3): 361-373. doi: 10.12097/j.issn.1671-2552.2022.2-3.014
引用本文: 褚平利, 段政, 余明刚, 赵希林, 朱延辉, 曹明轩, 贺振宇. 陆相火山岩区火山机构的识别——以浙江新昌东茗复活破火山为例[J]. 地质通报, 2022, 41(2-3): 361-373. doi: 10.12097/j.issn.1671-2552.2022.2-3.014
CHU Pingli, DUAN Zheng, YU Minggang, ZHAO Xilin, ZHU Yanhui, CAO Mingxuan, HE Zhenyu. Identification of the volcanic edifice in continental volcanic areas: A case study of the Dongming resurgent caldera in Xinchang, Zhejiang Provinc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22, 41(2-3): 361-373. doi: 10.12097/j.issn.1671-2552.2022.2-3.014
Citation: CHU Pingli, DUAN Zheng, YU Minggang, ZHAO Xilin, ZHU Yanhui, CAO Mingxuan, HE Zhenyu. Identification of the volcanic edifice in continental volcanic areas: A case study of the Dongming resurgent caldera in Xinchang, Zhejiang Province[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22, 41(2-3): 361-373. doi: 10.12097/j.issn.1671-2552.2022.2-3.014

陆相火山岩区火山机构的识别——以浙江新昌东茗复活破火山为例

  •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武夷山松溪—庆元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045)、《武夷山成矿带龙泉—上杭地区地质矿产调查》(编号:121201130648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东南沿海中生代巨型火山构造成因与成矿》(编号:2016YFC06002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酸性火山岩的成分分层与地壳岩浆系统演化》(批准号:4217207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褚平利(1985-),男,在读博士生,高级工程师,从事火山岩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E-mail: 343938990@qq.com
  • 中图分类号: P588.14

Identification of the volcanic edifice in continental volcanic areas: A case study of the Dongming resurgent caldera in Xinchang, Zhejiang Province

  • 火山机构识别与解剖是陆相火山岩区填图的核心,以浙江新昌东茗复活破火山为例, 探讨陆相火山岩区火山机构的调查与研究方法。该破火山以磕山-乌龟山-大尖岗火山通道为中心,火山-沉积岩层围斜内倾分布,环状、放射状断裂及岩脉发育。在综合运用遥感解译、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及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查明了火山机构类型、形态、范围及其喷发产物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并以此作为恢复火山喷发历史及确定火山机构演化的重要手段。结果显示,东茗复活破火山先后经历了正常沉积夹小规模喷发、大规模喷发、破火山口沉陷、晚期复活4个演化阶段。研究表明,火山通道的厘定、火山岩性及岩相特征、火山喷发产物分布及范围、环状断裂等是识别火山机构,进而恢复火山活动过程的关键要素。

  • 加载中
  • 图 1  新生代火山机构航卫片影像

    Figure 1. 

    图 2  浙江芙蓉山破火山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图(据参考文献修改)

    Figure 2. 

    图 3  浙东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图(据参考文献[32]修改)

    Figure 3. 

    图 4  东茗复活破火山火山岩相构造图

    Figure 4. 

    图 图版Ⅰ   

    Figure 图版Ⅰ. 

    图 5  磕山火山通道地质剖面

    Figure 5. 

    图 6  梨木-乌龟山-澄潭镇地质剖面(地层代号注释同图 4)

    Figure 6. 

    表 1  火山构造分类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volcanic structures

    陶奎元[6] 卢清地[10]
    级别 类型 级别 类型及实例
    火山喷发带(线型) 火山岩带:浙闽粤火山岩带
    火山喷发区(面型),也称巨型环形火山构造 火山活动亚带:闽西火山活动亚带、闽东火山活动亚带
    火山机构组合体类型 火山构造隆起(正向) 火山喷发带:福安-平和晚侏罗世NE向火山喷发带
    火山构造洼地(负向) V型 火山喷发盆地、火山构造洼地、破火山口组合体、大型或巨型环状火山、火山喷发区、火山喷发亚带等
    S型
    火山机构类型 破火山 简单型 塌陷型
    沉陷型 破火山、穹状火山、层状火山、锥状火山、盾状火山、火山喷发中心等各种类型火山机构
    复活型
    火山穹隆 喷发-侵出穹隆
    喷发-侵入穹隆
    锥火山、盾火山(夏威夷型、冰岛型)、泛流玄武岩、层火山、火山渣锥、低平火口(凝灰岩环、凝灰岩锥) 火山机构中的寄生火山或称侧火口、侵出岩钟、岩碑、岩穹、岩针、隐爆角砾岩筒等
    火山机构基本要素 火山口、火山通道、堆积物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火山机构分类

    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volcanic edifices

    类型 主要特征
    裂隙式火山机构 受断裂或裂隙控制、呈长条状或带状分布,产生于基性熔岩中,主要有熔岩高原、熔岩平原(台地)、泛玄武岩流等,如美国俄勒冈州泛玄武岩流
    中心式火山机构 盾状火山 多次喷溢的基性熔岩流,自火口外流,平缓地覆盖在地面上,形成似盾牌状的山体。其边部的岩层倾角,一般只有几度,有时在火口周围形成坡度陡缓不一的火山锥,如五大连池盾状火山
    层状火山 喷溢与爆发活动交替进行,熔岩与火山碎屑岩呈围斜外倾互层产出,由中心至边部、倾角由陡变缓,近火山口可见大量火山角砾岩
    破火山 平面上呈圆—椭圆形,以具有规模较大的圆形或近圆形的破火口为特征,环状和放射状断裂发育,岩层呈围斜内倾分布。如浙江芙蓉山破火山
    锥状火山 主要由火山碎屑岩组成的锥状山体,平面上呈圆形,锥体具有较好的对称性,岩层原始倾角和火山自然坡度可达30°~40°,直径一般为几百米至十几千米。如浙江天台鼻下许锥状火山
    穹状火山 平面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剖面上呈穹隆状,由高粘度的中—酸性岩浆侵出形成的穹状火山机构,边部陡峭、中心平缓,中心常有火山通道相或侵出相岩钟、岩丘等,环状和放射状断裂发育。如浙江临海白云山穹状火山
    复式火山机构 同一喷发旋回内,由2个或2个以上火山机构叠置形成的复式火山机构
    下载: 导出CSV
  • [1]

    薛怀民, 曹光跃, 刘哲. 陆相火山岩区岩性组合-岩相填图实验——以内蒙古西太仆寺破火山为例[J]. 地质通报, 2017, 36(11): 2030-2035.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17.11.012

    [2]

    褚平利, 邢光福, 洪文涛, 等. 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方法的实践——以浙江嵊州新生代玄武岩为例[J]. 地质通报, 2017, 36(11): 2036-2044.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17.11.013

    [3]

    林敏, 卢清地, 李玉娟, 等. 陆相火山岩三重填图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示例[J]. 福建地质, 2018, 37(2): 165-180. doi: 10.3969/j.issn.1001-3970.2018.02.007

    [4]

    曹明轩, 褚平利, 段政, 等. 华南中生代火山活动时空演化及其问题探讨[J]. 地质论评, 2020, 66(4): 795-81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LP202004001.htm

    [5]

    地质矿产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司. 火山岩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7.

    [6]

    陶奎元. 火山岩相构造学[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7]

    马金清, 李进堂, 冯宗帜. 火山构造组合研究和地质填图方法应用——以福建闽清测区1: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为例[J]. 中国区域地质, 2000, 19(2): 198-20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QYD200002015.htm

    [8]

    刘庆宏, 廖思平, 黄传冠. 火山构造组合研究和填图方法应用——以西藏措麦—邦多地区火山岩为例[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 24(2): 35-4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TSD200402005.htm

    [9]

    傅树超, 卢清地. 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方法研究新进展——"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填图方法[J]. 地质通报, 2010, 29(11): 1640-1648. http://dzhtb.cgs.cn/gbc/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1106&flag=1

    [10]

    卢清地. "火山构造-岩相岩性-火山地层"填图方法研究报告[M]. 福州: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2004.

    [11]

    卢清地. 陆相火山地层研究方法——"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位一体[J]. 福建地质, 2014, 33(4): 251-26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JDZ201404002.htm

    [12]

    陶奎元, 吴岩, 黄光召, 等. 娘娘山古火山口的构造和岩相特征[J]. 地质学报, 1978, (1): 40-5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XE197801005.htm

    [13]

    谢家莹, 蓝善先, 张德宝, 等, 运用火山地质学理论研究竹田头火山机构[J]. 火山地质与矿产, 2000, 21(2): 87-9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SDZ200002001.htm

    [14]

    邢光福, 孙敏, 王步云, 等. 香港九龙复活破火山的鉴别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2007, 53(3): 363-37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LP200703008.htm

    [15]

    王德滋, 周新民, 等.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成因与地壳演化[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16]

    浙江省地质矿产局. 浙江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9.

    [17]

    浙江省地质矿产局. 浙江省岩石地层[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18]

    于津海, 赵蕾, 徐夕生. 中国东南新生代玄武岩中麻粒岩相捕虏体的新发现及其意义[J].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8(3): 280-29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DX200203004.htm

    [19]

    曾剑威, 陈荣, 褚平利, 等. 浙江永康盆地朝川组泥灰岩段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4, 35(1): 39-4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SDZ201401008.htm

    [20]

    董传万, 竺国强, 俞仲辉, 等. 浙江新昌硅化木赋存地层岩石学与古生态环境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 29(2): 202-20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ZDX200202015.htm

    [21]

    曾剑威, 陈荣, 褚平利, 等. 浙江永康盆地朝川组震积岩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中国地质调查, 2017, 4(6): 33-3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DC201706005.htm

    [22]

    丁保良, 蓝善先, 汪迎平. 浙闽赣地区非海相侏罗—白垩纪火山、沉积地层及生物群[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23]

    丁保良, 李耀西, 汪迎平, 等. 浙江白变系的深化研究与新进展[J].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9, 20(4): 241-286.

    [24]

    丁保良, 李耀西, 汪迎平, 等. 浙江白垩系综合地层学研究与进展[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0.

    [25]

    包超民. 浙江中生代盆地成因类型划分及其形成机制分析[J]. 浙江地质, 1994, 10(1): 55-6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DZ199401006.htm

    [26]

    蔡正全, 俞云文. 浙江白垩系上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J]. 地层学杂志, 2001, 25(4): 259-26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CXZ200104003.htm

    [27]

    汪迎平, 丁保良, 李耀西, 等. 论浙江东部早白垩世中期断陷事件和断陷岩套[J]. 江苏地质, 2007, 31(3): 176-17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SDZ200703011.htm

    [28]

    汪庆华, 斯小君. 浙江永康盆地沉积作用与成因地层格架分析[J]. 中国区域地质, 2000, 19(1): 7-1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QYD200001001.htm

    [29]

    周金城, 张海进. 浙江新昌早白垩世复合岩流中的岩浆混合作用[J]. 岩石学报, 1994, 10(3): 236-24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SXB199403001.htm

    [30]

    薛怀民, 谢家莹, 陶奎元, 等. 浙江拔茅破火山剥蚀程度的判别与古火山复[J].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4, 15(2): 13-24.

    [31]

    薛怀民, 陶奎元, 杨祝良, 等. 浙江拔茅破火山岩浆作用: 开放体系多机制复合演化[J]. 岩石学报, 2001, 17(3): 403-41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SXB200103007.htm

    [32]

    Zhang J H, Yang J H, Chen J Y, et al. Genesis of late Early Cretaceous high-silica rhyolites in eastern Zhejiang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 A crystal mush origin with mantle input[J]. Lithos, 2018, 296/299: 482-495.

    [33]

    谢昕, 徐夕生, 邢光福, 等. 浙东早白垩世火山岩组合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J]. 岩石学报, 2003, 19(3): 385-39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SXB200303001.htm

    [34]

    邢光福, 陶奎元. 浙在壳幔作用过程中Sr含量对岩浆岩Sr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兼论东南沿海白垩纪双峰式火山岩成因[J].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 19(1): 24-3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SDZ199801002.htm

    浙江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浙江芙蓉山破火山口火山地质、火山岩与侵入岩及其找矿远景. 1988.

  • 加载中

(7)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07
  • PDF下载数:  1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20-09-01
修回日期:  2022-01-26
刊出日期:  2022-03-1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