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陆相三叠系石千峰群和二马营群

刘鸿允, 刘宪亭. 山西的陆相三叠系石千峰群和二马营群[J]. 地球学报, 1984, (02): 0-0.
引用本文: 刘鸿允, 刘宪亭. 山西的陆相三叠系石千峰群和二马营群[J]. 地球学报, 1984, (02): 0-0.

山西的陆相三叠系石千峰群和二马营群

  • 山西的三叠纪地层1882年李希霍芬(F.V.Richthofen)即有提及,当时通称煤系以上砂岩系;1907年维理士(B.Willis)再把煤系以上砂岩系改称为山西系。将三叠系单独提出,而又研究较为详细者,当自那琳(E.Norin)始。1922,年那琳首先把太原石千峰山、关头村一带,石盒子系以上的巧克力色、紫红色砂岩、泥灰岩层定名为石千峰系(实测厚度约400米)。它包括(1)银杏植物带,(2)石膏泥灰岩带及(3)砂岩带三部分,前两者划为二叠三叠纪,后者归属三叠纪。1924年那琳复谈到:银杏植物带与其下的大羽羊齿带均为温热气侯下沉积,与干燥气侯下的石千峰系堆积显然不同,依沉积环境和室内分析结果,将银杏植物带下移归入上石盒子系。那琳由此确立了石千峰群这样一个地层单位,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3
  • PDF下载数:  28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1984-04-01

目录